-
全國首個零碳建筑地方標準發布——綠色建筑成轉型大勢,建企如何切入賽道?
時間:2025-05-13 17:01:14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171內容摘要:近日,全國首個零碳建筑地方標準——《雄安新區零碳建筑技術標準》正式發布實施。綠色建筑既是行業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方向之一,也是踐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最好的切入點。但綠色建筑產業細分領域眾多,各賽道進入難度、競爭格局、商業模式也不盡相同,企業該如何布局?1全國首個零碳建筑地方標準發布近日,雄安新區發布實施《雄安...近日,全國首個零碳建筑地方標準——《雄安新區零碳建筑技術標準》正式發布實施。綠色建筑既是行業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方向之一,也是踐行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最好的切入點。但綠色建筑產業細分領域眾多,各賽道進入難度、競爭格局、商業模式也不盡相同,企業該如何布局?
全國首個零碳建筑地方標準發布
近日,雄安新區發布實施《雄安新區零碳建筑技術標準》(以下簡稱《技術標準》)。《技術標準》作為全國首個發布實施的零碳建筑地方標準,將為規范雄安新區零碳建筑高質量發展、推動建筑領域節能減碳、加快雄安新區近零能耗建筑核心示范區建設、助力雄安新區打造綠色發展城市典范提供有力支撐。
《技術標準》包括總則、術語、技術指標、建筑降碳設計、區域降碳設計、低碳建造、等級判定、可再生能源信用與碳信用八個部分。《技術標準》充分結合雄安新區打造綠色發展城市典范的發展需求和管理特點,從全過程、多角度明確了雄安新區零碳建筑技術指標、降碳設計、施工、驗收交付和運行維護等全過程關鍵流程的有效監督管理措施,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目前,雄安新區已引導10余個項目按零碳建筑、零碳園區建設。
下一步,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將開展好《技術標準》的宣貫和實施工作,并不斷健全零碳建筑系列配套標準和制度,持續提升管理服務質量水平,為譜寫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新篇章貢獻力量。
建企如何切入賽道?
綠色建筑是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在《 “十四五” 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中指出:“十四五” 期間綠色建筑行業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到 2025 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為城鄉建設領域 2030 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從綠色建筑認證情況來看,建企綠色建筑認證總量增長明顯。一些綠色企業已經搶先布局綠色建筑領域,并向市場推出了一系列高質量的綠色建筑產品。綠色建筑既是行業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方向之一,也是踐行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最好的切入點。
但綠色建筑產業細分領域眾多,各賽道進入難度、競爭格局、商業模式也不盡相同,企業可從自身的戰略意圖、資源能力、業務協同等多角度研判,謀求布局的細分領域,各細分領域的布局要點如下:
一、
傳統建設模式的 “綠色化” 改造
隨著商品住宅向高端化與改善性需求方向轉型,提升建筑綠色化品質是建筑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規劃設計環節,可根據項目開發綠色目標確定有利于環境的建筑風格、組合方式、智能化水平等,具體包括對建筑結構、空間布局、平面特征以及建材選料、成本造價做出規劃和部署。在設計時集成綠化配置、通風和采光的設計上都強調自然化,對于圍護結構采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的使用上,充分展示人文與建筑、環境及科技的和諧統一。
在項目管理環節,企業可按照綠色建筑標識評估標準對項目施工質量、進度及成本進行管理。
在采購與物料管理環節,企業可通過響應政府對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推廣政策的支持,充分發揮示范效應,依照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基本要求進行采購活動。
除此之外,建筑企業可積極參與綠色建筑研究與開發工作,走輕資產服務模式,通過專業技術手段對發展綠色建筑進行市場預測、可行性研究、策略選擇等,推廣相關高新技術,配備先進設備。如在傳統建設模式之外,延伸出綜合能源規劃、能源系統優化及余廢利用、建筑碳排放與碳足跡咨詢評價等在城市“碳中和”過程中能夠發揮重大作用的業務板塊。
二、
綠色建材領域
綠色建材產品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內,資源能源消耗少,生態環境影響小,具有 “節能、減排、低碳、安全、便利和可循環” 特征的高品質建材產品。雙碳背景下,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綠色建筑對綠色建材的需求,也在推動綠色建材的應用。可以預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出現更多無公害、無污染、無放射性的環保建材。
很多建筑企業布局建材領域,還是停留在傳統的商品混凝土、水泥等產品,或許是因為熟悉、或許是因為工程需要。但這些產品現階段都嚴重過剩,利潤空間微薄,很難為企業帶來太多的價值增量。因此,若有好的投資標的,建企可布局綠色建材產品,比較有前景的產品包括:
氣凝膠:氣凝膠是處于成長周期初期的新材料大單品,具備優異的防火隔熱性能,是最高效的隔熱材料。在新能源、石油化工、工業隔熱、建筑建造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價值。傳統的建筑保溫材料是千億級市場,氣凝膠制品憑借優異的性能、輕薄的結構有望加速替代。隨著氣凝膠應用技術的不斷成熟、工業化的不斷推進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來氣凝膠材料的產量和消費量大幅增加。
生態水泥(樹脂水泥):生態水泥廣泛應用于建筑、橋梁、道路等領域,其環境友好特性顯著,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較少,符合綠色建筑的要求。同時,生態水泥的性能與傳統水泥相當,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耐久性,可用于各種建筑和土木工程中。
高分子防水卷材:在 “雙碳” 背景下,高分子防水卷材有望成為市場主流。與傳統意義上的防水材料相比,高分子防水卷材體現出良好的防水防潮功能,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工程項目。在工信部發布的《建材工業鼓勵推廣應用的技術和產品目錄》中,高分子防水卷材列為鼓勵推廣的建材產品,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輕質建筑材料:輕質建筑材料是指石膏板、石膏制品及類似輕質建筑材料。隨著我國對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和低碳生活的重視,輕質建筑材料行業受到越來越多地關注。由于輕質建筑材料具有較高的加工靈活性、易于制造和安裝,為建筑施工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輕質建筑材料行業在未來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市場規模已達到 3000 億元。在細分產品中,輕質隔墻板具備良好發展前景。
三、
綠色裝配式建筑
裝配式建筑是大多工程企業布局的業務范圍,而且無論是 PC 構件還是鋼結構,都可以冠之以 “綠色” 的標簽,即符合國家的政策導向,又符合行業工業化、數字化的發展方向。但因為其前期投資較重、行業窗口還未真正到來等因素,很多傳統建企布局該板塊還未實現真正的盈利,行業前景仍需要觀望。建企布局裝配式建筑板塊可選擇的模式如下。
投資建廠模式:該模式前期投資較多,前期主要依靠內部業務的帶動,需要與總承包板塊形成高效的協同。因為受運輸半徑限制,在選址時需要慎重研判。一方面要考慮屬地對于建筑裝配率的要求及未來形式,另一方面要依托于本地工程總承包業務的帶動能力。
合資加盟模式:很多裝配式企業(如杭蕭鋼構、遠大住工等)都開放了合資加盟渠道,建筑企業可選擇與之合作,投資建廠。與自建廠房相比,該模式投資相對較低,且可以快速獲得成熟的技術模式與產業組合。但業務的承接依然取決于自身的拓展能力。
對于很多中等規模建筑企業而言,用合資加盟模式切入裝配式領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產品選擇方面,需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
拿鋼結構來說,不同類型的產品差異巨大,大跨度空間鋼結構、高層重型鋼結構、橋梁鋼結構、大型鍋爐鋼架、海洋平臺鋼結構等鋼結構工程技術含量高,資金要求高,資質要求高,因而進入門檻較高。競爭主體主要為擁有鋼結構制造企業特級資質的行業領先者,市場發展前景廣闊,預計未來將成為鋼結構工程中的競爭重點;而輕型鋼結構進入壁壘相對較低,參與競爭的中小型企業眾多,呈現較強的區域化競爭格局,競爭的重點體現為工廠化制造的規模優勢。因此,在產品線打造方面需要結合自身總包板塊的業務能力,謹慎進行產品的開發。
產業園模式:產業園模式在行業內不乏成功案例,如中建八局的綠色建筑產業園。產業園模式的出發點通常是以圍繞主業服務為核心,著眼于公司長遠發展戰略需要。該模式的想象空間較大,即可承接既有產業遷移,滿足內部業務需求。又可通過打造高度融合的產業資源整合平臺,實現研發、科技服務、商貿物流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同時帶動產業化人才培養和輸出。
但該模式要求企業具備較強的園區操盤經驗,通過科學高效地園區招商、運營管理,實現生產要素的功能聚合作用,以實現園區價值的倍增。
總之,綠色建筑各細分領域在商業范式方面存在較大的不同,且都與建筑企業的傳統業務差異較大。但在當今行業低迷的背景下,企業轉型似乎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成為了必答題。這就要求企業具備較強的戰略眼光與韌性,既需要一定的魄力,也需要審慎地選擇。
來源:中國標準化、和君咨詢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05-13圣潔防水參編的又一防水標準正式發布!
-
05-12上海建筑領域綠色發展2025年工作要點發布
-
05-11【上海】綠色低碳城區創建實踐與思考
-
05-11福建湄洲島:致力打造“零碳示范區”
-
05-09南方電網發布2024年近零碳示范區典型案例
-
05-09做綠色建筑,到底會增加多少成本
-
05-07LEED v5:新標準的四大支柱
-
05-07“綠色建筑”,是偽命題嗎?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5-14上海:建筑領域綠色發展2025年工作要點發布
-
05-14上海:《超低能耗建筑設計標準(公共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設計標準(居住建筑)》發布
-
05-13全國首個零碳建筑地方標準發布——綠色建筑成轉型大勢,建企如何切入賽道?
-
05-13上海市建設工程材料管理條例
-
05-12工信部:支持行業協會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訓
-
05-12上海建筑領域綠色發展2025年工作要點發布
-
05-11【上海】綠色低碳城區創建實踐與思考
-
05-11福建湄洲島:致力打造“零碳示范區”
-
05-10吉林省住建廳發布重要通知!推進“好房子”建設
-
05-10零碳科技:將雨轉化為可再生能源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