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耗能建筑比例大,我國建筑節能狀況落后亟待改善
時間:2013-08-24 17:03:34 作者:www.gbwindows.cn 來源:互聯網 閱讀:1169內容摘要:8月1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1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智能建筑行業市場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8月1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1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我國節能環畈業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智能建筑行業市場前景\x00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建筑節能的三大現狀:
1、我國建筑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1/3。我國建筑能耗的總量逐年上升,在能源總消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逐漸接近三成。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國總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斷,國家建設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我國建筑耗能比例最終還將上升至35%左右。如此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軟肋。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劇能源危機。直到2002年末,我國節能建筑面積只有2.3億平方米。我國已建房屋有400億平方米以上屬于高耗能建筑,總量龐大,潛伏巨大能源危機。正如住建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僅到2000年末,我國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計3.76億噸標準煤,占全社會終端能耗總量的27.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對全國的溫室氣體排放“貢獻率”已經達到了25%。因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單北方采暖地區每年就多耗標準煤1800萬噸,直接經濟損失達70億元,多排二氧化碳52萬噸。如此狀況繼續發展,到2020年,我國建筑耗能將達到1089億詒曜;到2020年,空調夏季高峰負荷將相當于10個三峽電站滿負荷能力,這將會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量。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我國處于建設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積高達16億至20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設增速,預計到2020年,全國高耗能建筑面積將達到700億平方米。因此,如果不開始注重建0節能設計,將直接加劇能源危機。
3、我國建筑節能狀況落后,亟待改善。在70年代能源危機后,發達國家開始致力于研究與推行建筑節能技術,而我國卻忽視了這一方面的問題。時至今日,我國建筑節能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舉例說明,國內絕大多數采暖地區圍護結構的熱功能都比氣候相近的發達國家差許多。外墻的傳熱系數是其3.5至4.5倍,外窗為2至3倍,0面為3至6倍,門窗(門窗裝修效果圖)的空氣滲透為3至6倍。歐洲國家住宅的實際年采暖能耗已普遍達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約相當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標準煤,而在我國,達到節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達到12.5公斤,約為歐洲國家的1.5倍。例如與北京氣候條件大體上接近的德國,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標準和北京目前水平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標準煤,但到了2001年,德國的這一數字卻降低至每平方米3.7至8.6公斤標準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北京卻一直是22.45。
我國建筑用能浪費極其嚴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中國能源生產可能增長的速度,如果聽任這種高耗能建筑持續發展下去,國家的能源生產勢必難以長期支撐此種浪費型需求,從而不得不被迫組織大規模的舊房節能改造,這將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筑中積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夠大大緩解國家能源緊缺狀況,促進中國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因此,建筑節能是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國家⒛芄婊目標、減排溫室氣體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發展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⒛芙ㄖ行業研究小組數據顯示,我國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行業市場規模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億元,2006年達到238.5億元,2011年超過650億元,我國智能化建筑市場增長十迅速,而且隨著國務院新出臺的《意見》,大力扶持節能環保產業,我國智能建筑行業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 相關文章
-
-
04-03綠色建筑評價與咨詢服務流程
-
07-14國內屋頂綠化發展狀況
-
07-13蓋一棟綠色建筑要多少錢 住建局:沒那么貴
-
07-11建筑節能產業高端技術型人才缺口加大
-
07-09分布式能源破解公用建筑能耗困局
-
07-03綠色建材政策與行動
-
07-03分布式能源助力公建節能降耗
-
06-26半導體照明認證助推行業更健康
-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