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剛: 政策有效執行是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關鍵
時間:2011-03-16 12:27:40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閱讀:1006內容摘要:“對于發展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各個利益相關方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沒有將生態、可持續發展提到一個高度上,結果就是我們的建筑表面綠了,而‘芯’還是灰色的。這種發展模式將會制約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制約中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金晶集團總裁王剛頗有深.地指出了目前綠色建筑發展...“對于發展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各個利益相關方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沒有將生態、可持續發展提到一個高度上,結果就是我們的建筑表面綠了,而‘芯’還是灰色的。這種發展模式將會制約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制約中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金晶集團總裁王剛頗有深意地指出了目前綠色建筑發展存在的問題。
他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不僅相關的政策、配套措施要跟上,還要切實執行。
中國房地產報:為什么要關注綠色建筑這一話題?
王剛: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下一步,要實現更快速、可持續的發展,必須轉變發展方式,進行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當前來看,s響中國可持續發展首要的問題就是環境、生態和資源,因此,我們要加以重視。
目前,建筑能耗已經占到社會總能耗30%。在中國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中,這一比例勢必還會提高。如何降低建筑的能耗,實現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也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要多加考慮的。作為兩會代表、社會的一分子,我有責任將看到的問題揭示出來,引起社會更廣泛的關注,有效推進。
中國房地產報:如何才能有效推進?您的建議是什么?
王剛:我有5項建議:一是加強政策法l的制定與有效執行,并明確提出綠色建筑的發展方案,在這一過程中要有切實可行的配套政策;二是建立能效測評機制,實現能耗的可查看、可測評、可實施;三是,國家要給予生產綠色建材的企業一定的支持,對節能材料、綠色產品要從研發、生產、使用過程中,國家出臺支持政策,包l稅收、國債、貼息,增值稅、所得稅的降低,通過這些手段有效降低企業開發成本、生產成本,實現高科技、綠色產品盡快上市,讓社會、百姓受益;四是政府相關部門、學者要組成聯合調查組,對我國的建筑節能、綠色建筑發展出臺系列的發展規劃,不僅僅是出臺政策、法規,而是要有l地的實施細則;五是要將綠色材料納入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目錄以及國家高新技術目錄中,給予更多的支持。
中國房地產報:政府應該怎么做才能有效地保證綠色建筑落地?
王剛:以德國、英國為代表的歐盟國家在綠色建筑領域,具有最高的發展水平。早在2002年歐盟就出臺《歐盟建筑能效指導條例》,內容包括建立建筑能效的主管平臺,規定了基本的節能方法和規范,設定了至2010年節能22%的明確目標,同時推行節能建筑認證。2009年,它們又對《條例》進行了修改完善,強制各成員國加大建筑能效立法,并規定從2021年開始所有新建建筑為“零能耗”建筑。德國>極響應歐盟號召,出臺了《能源節約法》,并通過建立建筑節能技術體系、建筑節能專項撥款和補貼、節能城市研究倡議資助計劃,資助創新能效技術和規劃管理方法示范案例,并進行復制,從而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
其實,我們已經出臺了很多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政策、法規,但由于缺少嚴肅性,監管不力,配套措施沒有及時跟上,導致很多政策沒有真正執行l因此,我希望政府應該在這方面“狠”起來,沒有達到綠色、節能標準的項目要真正處罰,要真正地與地方政績掛鉤,因為這關系到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另外,政府有必要將保障房全部建成綠色節能的房子,這也是政策落地的途徑之一。
- 相關文章
-
-
12-27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
11-18關于征求《基于BIM的綠色施工監控信息化管理規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
11-082020上海建材展【2020中國國際綠色建博會】歡迎來電
-
10-15節能建筑推動我國綠色發展與國際接軌
-
07-16發展低碳經濟需強化節能減排技術改造
-
07-15新型建筑工業化是綠建發展途徑
-
07-11廣州率先將綠色節能建筑竣工標識納入政府立法
-
07-09綠色建筑“體檢”有據可依
-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