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繼續加大綠色建筑激勵政策降低建筑耗能
時間:2019-08-21 13:13:49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2061內容摘要:2013年出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從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什么是綠色建筑?它能為經濟社會生活帶來哪些好處?又如何實現從2%至50%的占比飛躍?到2019年,我們回頭看國家在綠色建筑上六年的發展。我國95%以上的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建筑工地抽...
2013年出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從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 什么是綠色建筑?它能為經濟社會生活帶來哪些好處?又如何實現從2%至50%的占比飛躍?到2019年,我們回頭看國家在綠色建筑上六年的發展。
我國95%以上的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
建筑工地抽出的地下水直排到污水管網,住宅樓窗戶是單層玻璃還沒有外遮陽,辦公樓室內采光24小時依靠開燈……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場景,就是我國建筑業能耗現狀的縮影。
建筑業是我國能源消耗的大戶,行業能耗約占全社會能源消費的30%。目前,我國95%以上的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能耗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以供熱為例,我國集中供熱的一次能源消耗為20公斤標煤/平方米,高出同緯度甚至更高緯度歐洲國家一倍,而且歐洲國家的集中供熱能耗還覆蓋了夏日制冷和四季生活熱水供應。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韓愛興介紹,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無論是去年頒布的《綠色建筑行動規劃》還是今年頒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要提高綠色建筑在城鎮新建建筑中的比重。”
為了規范綠色建筑的評價,我國于2006年首次發布實施了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根據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由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和運營管理六類指標組成。每類指標包括控制項、一般項與優選項。綠色建筑劃分為三個星級,滿足的項數越多,評價等級越高。2014標準修訂發布,2019年再次修訂發布。新的評價標準將與國際接軌,更快適應現在建筑的發展,加速綠色建筑產業實現規模化,實現最終目標。
綠色建筑不是昂貴的建筑
2009-2013年,我國綠色建筑都是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在發展。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國共評出綠色建筑1446項,總建筑面積近1.63億平方米,僅2013年獲評的建筑數量就比2012年增加了81%,面積增加了1.12倍。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將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2019年新建建筑綠色建筑已基本實現50%目標,今天我們回頭看當初的政策決定。
“綠色建筑也不是僅有綠化的建筑。綠色建筑實際上是在節水、節地、節能、節材、環保等方面,從設計到運營都執行更嚴格的能耗標準,既低碳,又使人住得更舒適健康。”韓愛興說。
盡管看上去條件頗多且要求較高,但綠色建筑并不是昂貴的建筑。“其增加的成本很少,甚至可以忽略。”韓愛興以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后評估調研”課題成果分析,住宅項目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的每平方米成本分別只增加了33元、73元、222元。
政府投資的建筑必須“綠”
從2%到50%,這個比重的巨大跨越,2015年我們問自己是否最終能實現嗎?在2019年我們看到已經基本要完成50%目標,雖然壓力很大,綠色建筑運營標識少,隨著新國標的實施,這一問題也將逐步解決。
根據《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的要求,從今年起,政府投資的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建筑,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筑,都要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這就意味著今年大中城市非綠色建筑將不予批準建設。”韓愛興介紹。
與此同時,國家也加大了綠色建筑的激勵政策。凡是新建建筑全部是綠色建筑的且兩年內開工建設面積不少于200萬平方米的城區,國家財政一次性給予補助5000萬元,并命名為綠色建筑示范城區。對二星級以上的高等級綠色建筑,中央財政直接補貼,其中三星級每平方米補貼80元,二星級每平方米補貼45元。此外,不少省份也結合地方實際制訂相應的補助激勵標準。
要落實目標,產業化應成為重要突破口
建筑產業化是利用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來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筑。據測算,與傳統方式相比,建筑產業化可分別減少建造用水量60%以上、木材近80%、材料浪費逾20%、建造垃圾約80%、建造綜合能耗70%以上,建筑工期還能縮短30%至70%。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4-18聚陽新能源數字化工廠大樓封頂:以數字化應對關稅激增,開辟全球競爭新路徑
-
01-21海綿城市:貫徹“景觀+海綿”理念!來看融合自然生態美學的“高顏值”海綿景觀》
-
01-20《綠色低碳住宅標準》正式實施
-
01-18立法引航,多措并舉,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
01-17打造零碳城市的5個維度22個措施:《零碳城市手冊》解讀(附全文下載)
-
01-16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 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
-
11-12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10綠·碳·慧 | 一圖讀懂 | 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
-
11-09“負碳”關鍵技術有哪些?
-
11-04《美麗上海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