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能耗需求將超過清潔能源供應增速,科技大廠需要布局“碳移除”
時間:2025-02-15 17:27:36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271內容摘要:導 讀世界經濟論壇網站發表署名Leila Toplic的文章,題目是:AI’s energy problem: Why carbon removal can’t wait(人工智能的能源問題:為什么碳去除不能等待)。人工智能(AI)技術正在迅速發展,一家新的中國公司 DeepSe......導 讀
世界經濟論壇網站發表署名Leila Toplic的文章,題目是:AI’s energy problem: Why carbon removal can’t wait(人工智能的能源問題:為什么碳去除不能等待)。
人工智能(AI)技術正在迅速發展,一家新的中國公司 DeepSeek 宣布在使 AI 更加節能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這種效率的提高必須與清潔能源的增長加速以及碳移除相結合,以防止隨著 AI 部署的持續擴展,氣候風險進一步升級。預計碳移除供應存在缺口,這意味著 AI 公司必須支持大量投資并采取早期行動,以開發更多從大氣中移除碳的項目。
最近,中國人工智能(AI)公司 DeepSeek 的推出,將每次查詢的計算能力降低 90%,在金融市場上引發了震動。投資者迅速做出反應,導致能源股暴跌,并質疑了關于 AI 能源需求飆升的長期假設。盡管這場市場動蕩將注意力集中在 AI 日益增長的能源消耗上,但圍繞 DeepSeek 高性能、低成本產品的熱潮也暴露了一個更深層、更令人擔憂的現實:沒有可靠的方法可以預測由 AI 驅動的能源需求。這種不確定性凸顯了需要一種風險對沖策略,以確保 AI 的增長不會破壞全球氣候目標。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去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極端天氣在全球范圍內造成了沉重的代價。僅在美國,2024 年就有 27 次單獨的天氣和氣候災害造成了 1827 億美元的損失,凸顯了地球變暖的經濟后果。AI 的迅速擴張必須與整合清潔能源、基礎設施改進和碳移除的全面緩解策略相平衡,以防止氣候風險的進一步升級。
AI 部署與清潔能源增長
DeepSeek 已經證明 AI 模型的訓練可以變得更加節能,但它的推出真正引發的問題是,該技術的迅猛擴大部署帶來的能耗增加是否會超過清潔能源的增加。預計到 2027 年,企業 AI 支出將達到 4070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36.2%。盡管可再生能源也在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 擴大規模,但 AI 的加速部署速度可能仍會超過清潔能源的可用性。國際能源署(IEA)估計,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可能提供全球近一半的電力。這將增加 5500 吉瓦(GW)的新產能——大致相當于中國、歐盟、印度和美國目前的電力產能總和。
根據對現有數據的分析,如果到 2027 年 AI 相關的電力消耗每年達到 134 太瓦時(TWh),并且只有 38% 的需求由可再生能源滿足,那么仍將有 83.08 太瓦時由化石燃料供電。按照 2023 年全球平均每千瓦時(kWh)481 克二氧化碳(gCO2/kWh)的碳強度計算,這將導致每年大約 3996 萬公噸二氧化碳。這突顯了一個關鍵問題:AI 的能源需求預計將比清潔能源擴張增長得更快,從而繼續依賴化石燃料。
歷史趨勢表明,即使 AI 效率提高,能源需求可能仍會上升。在工業革命期間首次觀察到的杰文斯悖論表明,隨著煤炭燃燒技術變得更加高效,由于經濟生產力和可及性的提高,總體煤炭消耗量上升。如果這一規律適用于 AI,隨著該技術的運營成本降低,采用率可能會加速上升,即使效率提高,也會推動總能源使用量上升。
這種前景令人擔憂,因為正如國際能源署(IEA)也報告的那樣,輸電瓶頸、許可延誤和電網擁堵正在阻礙清潔能源的快速部署。在美國,新的能源項目可能需要長達五年的電網連接等待時間,這目前延遲了 2600 吉瓦的清潔能源產能。在美國和歐洲,數據中心項目——其中一些可能需要相當于一個小城市的電力——在連接到電網時也可能面臨多年的延誤。
隨著能源需求超過可靠供應,AI 公司不能僅依賴清潔能源——即減排。這一缺口意味著不可避免的排放,這使得碳移除不僅是企業責任,而且是 AI 持續增長的基本要求。碳移除可以消除大氣中已經存在的二氧化碳(CO2),以及無法消除的殘余排放。如果沒有碳移除,AI 公司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內陷入高排放的困境,并面臨來自要求提供可信的凈零戰略的監管者、投資者和客戶的日益嚴格的審查。
盡管目前沒有強制性的合規要求,但相關法規即將到來。歐盟已經正式通過了世界上第一個永久性碳移除的政府認證框架,為其整合到該地區已建立的排放交易體系鋪平了道路。因此,除了緊急的減排努力外,碳移除還為無法通過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和效率措施緩解的排放提供了最后的保障。同時部署所有這些策略將有助于滿足 AI 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同時保持向脫碳的進展。
現在投資碳移除正當其時
為了管理排放上升和碳移除供應短缺的風險,AI 公司現在應該與碳移除供應商簽訂長期協議。根據 2023 年波士頓咨詢集團的一份報告,到 2030 年,永久碳移除的年需求量可能在 4000 萬到 2 億公噸二氧化碳之間。然而,該研究還指出,迄今為止宣布的項目僅占約 3300 萬公噸。
這一巨大的供應缺口需要大量投資和早期行動。擴大像生物炭碳移除(BCR)和直接空氣捕獲(DAC)這樣的耐用碳移除解決方案的規模將需要多年的基礎設施建設、許可和融資——這些項目可能需要長達 10 年才能投入運營。如果沒有對基礎設施的立即投資,將沒有足夠的碳移除供應來滿足未來的需求。
微軟是世界經濟論壇 “先行者聯盟” 的成員,已成為迄今為止最大的碳移除企業買家,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末,其簽約量占所有時間簽約量的 70%。除了減排外,它還投資于基于自然的碳移除解決方案,如重新造林,以及工程移除技術,如 BCR、DAC 和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BECCS)。這些投資具有雙重目的:平衡微軟自身的排放,同時確保有足夠的碳移除供應來滿足未來的需求。
金融市場對 DeepSeek 的最近反應表明,人們對 AI 長期能源消耗的理解是多么膚淺。隨著氣候不作為的成本不斷增加——對經濟和社會造成日益嚴重的負擔——AI 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需要立即采取行動。AI 運營的效率和清潔能源將有助于平衡 AI 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但這并不能消除其所有排放。碳移除可以在解決剩余排放和確保 AI 繼續擴展而不破壞氣候進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02-076.2.6能源計量表/能源管理系統
-
01-11零碳科技:建筑智能保溫隔熱系統
-
12-23先進經驗丨人民日報:長沙5A級景區的低碳探索
-
12-22新項目 ▎零碳智能工廠的設計策略
-
12-19一圖讀懂|《上海市2024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和《上海市納入2024年度碳排放配額管理單位名單》
-
12-17先進經驗丨人民日報:長沙5A級景區的低碳探索
-
12-09剛搞懂碳足跡,又來個碳手印
-
12-08中國綠證特點及應用|一圖讀懂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5-02人民日報:2024年,累計落地超低能耗項目111萬平方米
-
05-02上海發布《浦東新區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重點工作安排》
-
05-01新項目 ▎幾個超低/近零/零能耗建筑
-
05-01LEED v5 正式發布,引領可持續建筑邁向新高度
-
04-30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印發《2025年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工作要點》
-
04-30如何應對高層建筑的安全挑戰
-
04-29198米!中國首座超高層零碳建筑
-
04-29上海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安排發布
-
04-28人民日報:2024年,累計落地超低能耗項目111萬平方米
-
04-28先進經驗丨連續兩年獲得優秀!智能建造試點城市深圳這樣做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