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綠色建筑應更加注重減碳結果
時間:2014-01-23 11:45:11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能源世界 閱讀:1397內容摘要:【導讀】: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綠色建筑研發中心總建筑師賀靜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內綠色建筑應該更加注重減碳結果而不是技術本身。她認為,“建筑行業需要打破這種慣性思維,綠色建筑其實是一種可承受的建造(SustainableBuilt),需要根據建筑類型的不同對癥下藥。”一探ㄖ裝上...【導讀】: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綠色建筑研發中心總建筑師賀靜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內綠色建筑應該更加注重減碳結果而不是技術本身。她認為,“建筑行業需要打破這種慣性思維,綠色建筑其實是一種可承受的建造(Sustainable Built),需要根據建筑類型的不同對癥下藥。”
一棟建筑裝上了光伏板、地源熱泵,或者采用某些節能技術后,就開始以綠色建筑的“身份”亮相。在當下的中國建筑行業,這種情況其實很普遍。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綠色建筑研發中心總建筑師賀靜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內綠色建筑應該更加注重減碳結果而不是技術本身。她認為,“建筑行業需要打破這種慣性思維,綠色建筑其實是一種可承受的建造(Sustainable Built),需要根據建筑類型的不同對癥下藥。”她提出了以結果導向為核心的廣義綠色建筑理念:“綠色建筑不是簡單的節能技術和設備的堆砌,只要實現了減低碳排放這一環保結果,都可以稱得上是綠色建筑。”在中國綠色建筑蓬勃發展的當下,這一理念的提出無疑是一種警醒和方向。
以碳排放為結果導向
毫無疑問,建筑行業在中國近20年來一直處于很“火”的狀態,開發商忙,建筑師忙,大家沒有停下來思考的空間。但賀靜放慢了腳步,近年來她一直致力于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研究,并在2013年獲得了布魯塞爾綠色設計國際貢獻獎。
賀靜認為,綠色建筑最重要的屬性是降低碳排放。在外出考察交流中,賀靜發現減少碳排放是國際上城市生態及綠色建筑的通用語境,即國外一般以降低碳排放作為檢驗綠色建筑的最終標準。結合國內現狀后,她最終確定了以降低碳排放為結果導向的廣義綠色建筑觀。
在歐美國家,結果導向相當普遍。只要碳排放能夠達到設定的標準,建筑設計、材料等很多方面都不做硬性要求。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氣候環境、不同的資源環境下,結果導向的好處是能做到結果相同而方法不唯一。
如果以降低碳排放為結果導向的話,有些建筑也許只需要簡單的‘瘦身’就夠了,何必一定要用那么多節能設p做加法呢?賀靜表示,在中國推廣以降低碳排放為結果導向的廣義綠色建筑觀,其現實意義更多的是避免浪費,并鼓勵綠色建筑的多元化。“現在說起綠色建筑,好像就必須要上呼吸式幕墻,必須要用光伏板,這其實是一種浪費,有些情況下一般設施就夠用了。”賀靜在建筑設計一線工作p年,曾有開發商直言不諱地問她:“我加了這些設備后,是不是就成了綠色建筑?”這其實就是典型的條件導向下的誤區。
賀靜坦言,目前綠色建筑在中國仍缺乏上端政策和下端落地之間的橋梁,對于綠色建筑,開發商糊涂,業主們糊涂,甚至設計師有時也糊涂。雖然上端政策推廣多年,但落地到實際操作中,綠色建筑仍是一本“糊涂賬”。現在需要做的是以降低碳排放為目標,重新審視綠色建筑的各種手段及條件,不把綠色建筑作為一個噱頭,從碳排放的角度,理性地思考綠色建筑的發展。
建立城市減碳目標
城市化進程中,由于基礎建設需要大量高碳密度原材料產品,包括鋼材、水泥等,將消耗大量能源并產生大量污染氣體排放,加之交通和固廢問題,城市已成為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源頭。研究已經表明,城市碳排放是溫室氣體中的“大戶”。目前全球城市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0%,卻消耗了75%能源及資源。“中國城市在碳排放中又占到相當比例,所以城市碳排放是中國建筑行業應該關注的話題。”賀靜告訴記者,廣義綠色建筑觀明確了綠色建筑只是降低城市碳排放而采取的一種手段或方式。
“解決城市問題是降低全球碳排放最重要的途徑,而綠色建筑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賀靜一直認為,綠色建筑不是簡單的節能技術堆砌,而是可以體現本地化、多樣化甚至時尚化的r段。
一項歷時三年的項目正在讓理念成為現實。在北京九城電子商務產業聚集園區項目中,賀靜和其r隊將辦公建筑設計成了“奶酪型”,窗戶設計也摒棄了玻璃幕墻,專門為辦公樓上看風景的人采用了條狀的內庭窗,還利用到了中廳光線漫反射原理為室內提供照明。這一創新讓辦公建筑“拉上窗簾再開燈”的現象成為過去,較普通辦公建筑節約采光部分能源50%以上。
手段可以多樣,但目標很明確,世界一些主要城市對降低碳排放都設定了明確目標:悉尼計劃在2030年實現溫室氣體排放a2006年減少70%;哥本哈根計劃在2025年達到全部使用無化石燃料。
賀靜告訴記者,碳排放與PM2.5高度相關,在目前我國多個城市PM2.5屢屢爆表的情況下,建立明確的城市減碳目標,研究城市區域碳排放數據積累和評估框架,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當今城市綠色生態發展規劃和管理邁入新階段的一大契機。”
城市化是全球發展的趨勢,全球經濟相互依賴,其吸引力的競爭將呈現在城市而非國家之間。新型城鎮化在中國將全面鋪開,如何做到“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尋求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碳排放和溫室效應,建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舉的宜居城市,是提高城市發展競爭力的主要途徑。”賀靜也許給出了一個方向。
- 相關文章
-
-
02-25【邀請函】第六屆廣州國際非開挖技術、海綿城市暨地下管線管廊展覽會
-
11-16工業節能降碳技術設備廠家 共聚2022中國國際低碳產業博覽會
-
11-15【通知】關于舉辦2021(線上)中國房地產綠色建造技術應用創新發展論壇暨第十四屆總工之家(CTO)學術年會的通知
-
09-17【邀請函】第十九屆上海國際保溫材料與節能技術展覽會
-
06-25關于修正《珠海市綠色建筑隔聲應用技術指南》部分內容的通知
-
01-17【江蘇】關于組織申報2021年度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獎補項目通知
-
01-09【江蘇】關于組織申報2021年度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獎補項目通知
-
01-02【備案】關于發布《廣東省建筑節能協會建筑節能改造技術服務單位備案管理辦法》的通知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4-21專家解讀|徐偉:加強建筑全過程節能降碳管理 推動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
12-05【紀要】丁春亞:綠色健康意識對行業的重要性
-
09-12關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修編版)增量成本的一些淺談
-
09-03高端住宅領域進行LEED/WELL認證的價值
-
08-08專家解讀丨錨定減排目標 構筑制度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入新階段
-
05-23圣潔防水董事長杜昕:丙綸卷材守護者!
-
04-28建筑設計大師徐敏皓:讓綠色成為建筑的“底色”
-
04-15【觀點】從多城公積金加持“綠建”,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
-
03-27碳源原居五恒科技系統何以越來越吃香——采訪綠建領域多面手曹璇
-
01-24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吳景山:我國建筑行業節能降碳已進入“存量與增量并重”階段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